抗炎食物|慢性炎症可引發癌症心臟病 研究揭12種超強抗炎食物1種零食上榜

保健美顏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4 小時前

最後更新: 4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內地有營養師引述研究,分享12種抗炎能力超強的食物。

【慢性發炎/抗炎食物/癌症/心臟病】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,隨時可引發癌症及心臟病等嚴重疾病!有營養師就引述研究,列出12種抗炎能力超強的食物,其中包括1種零食。

最新影片:

內地營養師谷傳玲早前在社交平台上發文,指出人體除了感染病菌引致「急性發炎」之外,還會出現「慢性發炎」的問題,而慢性炎症除了會加速衰老,更會刺激心血管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神經系統疾病及癌症等疾病的發展。

防癌飲食|12種抗發炎食物

那麼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預防慢性發炎?谷傳玲就根據一份2021年發表於國際期刊《Biomedicines》上的研究,整理出以下12種抗發炎效果極強的「抗炎王者」食物,供大家參考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13
+12

1. 挪威鯖魚

挪威鯖魚含有EPA和DHA,每100克的含量高達1000毫克以上,能夠抵抗血栓形成、舒張血管及抗發炎,吃100克所攝取的EPA和DHA便已足夠發揮其效果。

2. 三文魚

三文魚同樣富含EPA及DHA,可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類等多種促進發炎的成分,有助抵抗血栓形成、能舒張血管。而EPA和DHA代謝產生的分解素(Rvs)、保護素(PDs)等物質,也具有抗炎和消退炎症的作用。每天吃150克三文魚,就足以發揮抗炎的效果。

3. 栗子

栗子含有「沒食子酸」,可透過抑制促炎介質、降低「壞膽固醇」的氧化,從而減少血管發炎和血小板聚集等方式發揮其抗發炎的特性。

谷傳玲就提醒,栗子富含澱粉,可代替部分主食,但12粒中等大小的梨子便已相當於一碗130克的飯,因此不宜過量進食,否則容易致肥。

4. 黑朱古力

黑朱古力含有阿魏酸、槲皮素及兒茶素,臨床試驗發現,每天進食30至50克的黑朱古力能夠降低發炎標記物TNF-α、IL-6和hs-CRP的水平,同時還能提升抗發炎標記IL-10的水平。

值得留意的是,選擇黑朱古力時,可可固形物含量需達70%以上,而由於其熱量較高,因此建議每天吃5至10克便已足夠。

5. 全麥麵包

全麥麵包含有阿魏酸,建議選擇100%全麥粉製成、無糖低脂的產品,其中「低脂」所指的是每100克食物中脂肪含量少於5克。其次可以選擇全麥粉含量多於或等於50%的麵包,不過注意同樣要無糖低脂。

6. 紅蘿蔔

紅蘿蔔所含的β-胡蘿蔔素有助抗發炎,生吃或熟吃均可,不過生吃就要嚼碎一些,讓β-胡蘿蔔素更好地釋放出來;而熟吃則較為簡單,只要膳食裡有脂肪,就能促進β-胡蘿蔔素的吸收。

7. 碧根果(長山核桃)

碧根果含有兒茶素,有助抗發炎,但作為堅果熱量太高,因此一天吃3至4顆便已足夠。

8. 菠菜

菠菜與紅蘿蔔一樣含有β-胡蘿蔔素,不過為了減少會影響鈣吸收的草酸,建議在煮食前先用沸水焯1分鐘。

9. 布冧

抗發炎成分為兒茶素,建議選擇紫紅色皮的布冧,並連皮一起食用。

10. 番茄

番茄中的茄紅素有助抗發炎,可選擇熟透的番茄,茄紅素含量會較高。

至於吃法,谷傳玲就建議熟吃,因為吸收率較高,不過即使喜歡生吃亦無妨。她又建議可吃些100%番茄醬,指出它經過加熱濃縮後同樣含有豐富茄紅素,且因為加熱過,所以亦能增加吸收率。

11. 豆漿

豆漿的染料木黃酮,是大豆異黃酮中的一種。谷傳玲引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,建議每天進食15至25克乾大豆,而25克乾大豆換算成豆漿大概等於365mL。她表示,如想攝取更多大豆異黃酮,可在製作豆漿使用乾豆,或直接用浸泡黃豆的水來打豆漿。

12. 特級初榨橄欖油

主要抗炎成分為「橄欖油刺激醛」,無論蒸、煮、炒、燉皆適用。此外,特級初榨橄欖油亦可以用來煎或炒,因其所含的脂肪酸主要是油酸,與富含亞麻油酸的大豆油、粟米油相比會更穩定,但部分活性成分會因為高溫而流失。

谷傳玲整理出12種食物的抗炎成分及含量。(圖片來源:內地營養師谷傳玲)

谷傳玲補充,除了以上12種食物之外,紅酒亦富含抗炎成分,然而酒精對人體百害而無一利,因此不建議本身沒有飲酒習慣的市民為了抗炎而喝酒;如果本身有飲用紅酒的習慣,則建議將每天攝取份量控制在150mL以內。

而除了多吃富含抗炎成分的食物之外,她也認為市民可以嘗試採用某種整體的飲食模式,例如地中海飲食法就已被證實具有抗發炎的作用。

更多相關報道:身體警號丨慢性發炎易養出癌症 醫生拆解「1無聲先兆」【附5大抗炎食物】

慢性發炎|可引發癌症及長期病

甚麼是慢性發炎?根據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資料,發炎又叫「炎症反應(Inflammation)」,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。不少人都經歷過「急性發炎」,例如當皮膚擦傷、身體復原時的紅腫熱痛,通常維持數天至數星期,在誘發原因如受傷或感染等受到控制後逐漸消退。這類炎症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,是對受傷、感染和組織損傷的自然反應:目的在於吸引免疫細胞(例如白血球)到傷口或感染部位,以盡快清除病原體並修復受損組織。

而「慢性發炎」則是指身體經年累月處於發炎狀態,肯定有害人體,目前已確認與慢性炎症有關聯的疾病包括癌症、心臟病、類風濕關節炎、二型糖尿病、肥胖、哮喘、甚至是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下降。

造成慢性發炎的常見原因如下:

  • 未能成功治療的急性炎症(例如急性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,如果病毒一直未受控制或清除,便可能演變為慢性肝炎)
  • 自體免疫性疾病,免疫系統錯誤長期攻擊自身細胞
  • 身體長期暴露於化學刺激物或空氣污染物
  • 嚴重肥胖、吸煙、酒精飲品
  • 持續來自生理、心理或環境的壓力

資料來源:內地營養師谷傳玲、《Biomedicine》、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

更多相關內容:

癌症殺手|慢性發炎是「沉默的殺手」 解構胰臟癌及胃癌高危因素

防癌飲食|慢性發炎易養出癌症 醫生建議戒吃1物必食「這蔬菜」發炎指數大降90%【附抗炎抗癌食物名單】

抗衰老︱5種「催老食物」加速老化 水果製品可致肥1成分加重身體慢性發炎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